close

P1010439     

 

試讀陳玉慧<撒哈拉之心>

 

流浪,不必在遠方;而是內心解放否。

遠方,並非跋山涉水,而是移動且改變現狀

 

陳玉慧新作<撒哈拉之心>採雙線交叉的敘述方式來探討愛情和旅行的意義

故事以年輕女子古明心在母親去世後藉著追尋母親往日的愛情和夢想釐清自己未來的人生方向。明心的母親年輕時曾跟三毛互動頻繁,故第二主線以三毛和荷西的愛情和異國生活為主。作者這樣的安排,除了想旅行文學先驅三毛致敬之外,也想藉三毛的傳奇人生,搖醒失去夢想的人。我嚮往三毛精彩的人生,但佩服年紀輕輕的明心,具備了捨棄的勇氣.

 

對於「流浪」一詞的概念,始於國中時讀了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在那個戒嚴時期、海外旅行不發達的年代,「沙漠」、「 遠方」、「流浪」、「異國戀」這些詞可說是勇氣的代名詞。讀者雖然夢想擁有三毛的人生,但不一定有捨棄的勇氣(如面對經濟壓力、家庭因素、社會期許),於是只能跟隨著三毛的筆端”出走”,彷彿自己見到了那棵橄欖樹,感受到沙塵襲肌的蒼涼,還有逃脫天井時的驚心動魄……。藉由閱讀三毛的經歷和故事,讀者們得到心靈療癒,並激發對大千世界的想望。

 

書中堪稱人生勝利組的明心和之宇,本來認定自己人生就是行醫、賺大錢、過上流社會生活,卻因明心母親離世,有了轉變。明心在整理遺物時,發現母親當年未完的作家夢,這給她重新自省的機會,面對現實和夢想的交戰,她決定「出發」找尋內心深處的自我。不論是她的作家夢或是她理想中的愛情模樣,她都想透過獨處來更認清自己。一個人的旅行,並非孤獨空虛,反而可以看到自身更多面向和可能。明心透過尋訪三毛的過往點滴,得到啟發和勇氣,這樣雙線交錯的劇情安排,讓三毛這位傳奇經典人物的影響力,再次發光散熱,不管是從小看三毛長大,或是現在透過此書才認識三毛,讀者都能因此更精確的理解「做自己」的真義。

 

大部分的人習慣活在別人的期待和眼光裡,因為自幼便有很多耳提面命的洗腦,所以人生只能宿命地在sop中進行,惶惶度日。過去我也被現實綁架,但看完此書給我最大的提醒是,不論幾歲都不該放棄夢想。只要願意給自己”開始”的機會,人生便可以看見不同的風景。

 

出發吧~

不一定要去遠方。

只要移動,就是改變。只要改變,就有無限可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玫瑰小丸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