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話說與<細味台中>這書的初見面 是在小葛廚房(點進)那次早餐
當時因等友人 所以順手拿起此書打發時間
那知才剛拿回坐位 友人就來了 連翻都沒翻
但當下直覺 這約莫就是一本"美食導覽"吧
事後也全不上心
事隔二個月 買了本雜誌 書末有問券抽獎活動
(通常買雜誌 有無贈品或抽獎是我下單與否的重點)
活動獎品中有這本<細味台中> 結果一不小心 就被我抽中了
中獎固然欣喜 但讀過此書後 才是真正的喜悅 原來~~它並不是我想的那樣"粗淺"
這是一本 寫進老台中人的心坎 並值得推薦給對台中有熱情有興趣的朋友
台中之於我 是否已算他鄉變故鄉了??
在台中的歲月 早已超過我在海線故鄉的時光多多
打從五歲起 我人生的目標就是~穿著篷裙嫁台中
當年的我 以為台中就是世界的中心 繁榮幸福的天堂
(因為很會暈車的我 最遠也只能撐到台中@@)
後來~我並沒有嫁到台中
但感謝戰哥願意為我演出"偽台中人" 自此定居台中~
時光荏苒
早將他鄉當故鄉 但實稱不上老台中人
不過倒是一路見證台中舊城區之風華與凋零
讓我驚豔的是 兩位作者劉書甫 蘇俐穎 都是未滿三十的新世代台中人
可筆下的台中故事和歷史 可是把大他們一大輪的阿嬸我 感動得一把鼻涕的(最近感冒了)
或許是兩位作者科班出身(台大台文所)
文筆洗練優美卻不矯情賣弄(這可得拿捏很精準才行) 對城市的觀察很是細膩深刻
沒有刻意甜如蜜的推崇與愛戀 但卻又滿溢對我城深切的期許和喜愛
沒有恨鐵不成鋼的酸言酸語 卻又常有一針見血的針砭警語
實在很難想像這作者未滿三十
原來~~它真的不止是一本美食旅遊的導覽書
一直號稱以中西區為地盤的我
雖然書中所述之景或美食店家 是也沒有太陌生 但其背後故事緣由就真是搞不太清楚狀況
對於這樣自以為早將他鄉當故鄉的半調子台中人如我 忽地汗顏羞愧
台中城素有文化城之美譽 可我究竟懂她多少文化??抑或為她的文化努力過嗎??
台中人向來喜新厭舊 說好聽 是肚大能容 好奇寶寶不排異己
問題是 說到台中 除了太陽餅和大麵粳麻薏 我們還有啥???
日本人來了 然後又走了~
留下的建物和歷史 我們可有用心維護經營
台中人在享受各族類大融合和瘋狂炒地皮之際
是否也回頭留意該珍藏保存的本有??
很多事物 就在我們轉身之際悄悄消失了.................
為官的你 和城裡的我 我們是否都太短視 只貪求活在當下的小確幸~
希望台中除了給人 很閒(好像大家都沒上班)很大器(每家餐廳都像豪宅)之外
我們能不能有其它的形象和代碼??
這本書 讓我重新省視自己的美食地圖和飲食觀點
曾經迷失在 "食"尚焦慮的我 踩點插旗是吃飯的重點
食物背後的故事或情感與我何干??店家的經營之道和人情往來不在評比之列
然~很多店 匆匆的來了 匆匆到我都還沒插旗它就離開了@@
文化的根基 不該是"急就章"啊
當年鼎盛的自由路 而今已被公益路取代了
假日的草悟道 熱鬧青春也多元
就只是想利用周末去誠品好好看本書 卻有無比焦躁厭惡
回到落沒的舊城區 吃份單一價(200元 附湯和飲料)的簡餐吧
願重新改變自身飲食態度
沒有菜單 沒有桌號 只有主客間熟絡的互動
誤闖森林的小白兔我 意外發現除了漢典 我是最年輕的嫩妹^^
客人平均年齡55歲
斑駁的吧台 老派的座椅 主人家的熱情 客人的自在放心
就是巧園咖啡館的復古風景
日漸放棄花俏百變的飲食風格
在外用餐我只享受餐廳氛圍 能不能讓我自在安心
而這兒販賣的正是
一杯歲月淬釀的醇厚咖啡還有一份舊式人情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