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關於出書一事 我和愛徒小玉西瓜應該真的只是說說了
本想集結閱讀心得成一本書的 看來還是發在部落格比較實在><"
所以~玫瑰聊書單元 再次開張
這回要分享的是新世代懷舊書寫之楊富閔<我的媽媽欠栽培>
過去~所謂的懷舊書寫
作者似乎是該要有個七老八十的年紀 少則也得年過半百吧
因為低於四十的人生 那攀得上"舊"呢??
可驚喜的是 這新生代(解嚴元年出生)楊富閔竟意外寫出阿嬸的"鄉愁"和"共鳴"
之所以要說 楊富閔寫出了我的鄉愁和共鳴
乃在於書中主人翁"他媽"的年代跟我相仿啊
出生在台南偏鄉大內的楊富閔 即便與我相差二世代 但訝異的是 與我童年的情境頗相近
由此見出 台灣城鄉差距並未因時代進步而縮短 反而只是人口老化更嚴重罷了
我喜歡這孩子身上的那股"老人味"
奇的是~這披上新世代外衣的老靈魂 竟可以完美融合 全無衝突
光看標題便可見出 楊富閔著力在"新"&"舊"之間的連結
如首篇<遊子身上發熱衣>~
發熱衣乃近兩年最先進之高科技產物 "遊子身上衣"卻是古典詩詞
作者巧用二者 寫出他身上的發熱衣 是阿母的熱情擁抱
讓我不禁拍案
原來年輕人還是很有新意和巧思的 讚~
此外~書中大量篇章都是在cue他摯愛的阿母
頗有新世代典型媽寶的況味(是九把刀引領的風潮???)
可這媽寶卻可愛得讓人熱淚盈眶 活脫脫寫出鄉下母親在子女心中的堅毅溫暖形象
沒有肉麻的矯情 沒有刻意的歌功頌德 就是誠摯的"孺慕"
我也喜歡他的家鄉書寫
出乎意料的超在地"口語"(果真是台文所高材生)
楊富閔的道地台語能力 在這新世代可說是"碩果僅存"了(敬佩)
所以當我決定要推薦此書給愛犬或愛徒時 不得不要幫忙"翻譯"
不然恐怕會有嚴重的"閱讀障礙"和"代溝"XD
整本書包含各式不同鄉土面象剖析分享
有他的"宮廟人生" "母族探索" "童年憶趣" "校園文化"...之族繁不及備載
這解嚴元年誕生的新星 開啟了現代鄉土文學的新扉頁
讓我心悅誠服 並誠心祝福
原來~~文學果然不曾死去!!!!!!!!!!!!!!!!!!!!!!!!!!!!!!!